财新传媒
2011年08月15日 13:02

中国发展之海上航线与安全

除了由来已久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中美之间摩擦还可能由其它冲突导致。这些紧张关系的导火索不仅限于媒体披露的纯粹经济层面。例如,中国军力正在向印度洋和太平洋扩张,旨在保护海上贸易。能源等主要资源成为关注焦点,因为他们是中国发展的驱动力。虽然中国的舰队扩张对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却与美国主导的军事区域重叠并有可能超越其势力。尽管中国政府不断提高军事预算,包括海事成本,与美国相比,依然相形见绌。(中国未披露...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12日 10:05

评级机构遭抨击:势待革新 - 曼达林投资顾问有限公司Lorenzo Peracchione

2011年8月5日:一场猛烈的“海啸”席卷美国,进而波及全球五大洲。这场灾难与气候无关,实乃又一次金融惨剧,导火索为标准普尔将美国国债评级从“AAA”下调至“AA+”。可以说,自1914年以来,美国的信用度不容挑战,这次评级机构史无前例地摒弃了对美国信誉的笃信。

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对金融市场产生剧烈影响,波及面甚广。8月5日(周五)和8月8日(周一),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暴跌12.19%和8.63%。与此同时,在欧洲,富...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10日 09:11

温州惨剧亦造成政治与经济创伤

温州高铁惨剧骤然激起一系列社会评论,这些评论已经超出了举国哀悼和政治问责的范畴。这座富庶的浙江省私营企业的标志性城市(大多数旅居意大利的中国人来自浙江省)如今成为中国反思的起点。尽管尚无先例,我们可以亲眼目睹来自不同立场人士的公开辩论。这场造成40死、200人伤的灾难给予我们的教训如下:

非天灾,人祸也

中国已经习惯于自然灾害的重创以及因现代与传统的冲撞而酿成的重大悲剧,人们认定这是“天意”,是变革...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8日 13:25

中国:“回合赛”与并购潮

日本公司渐成为中国公司并购的目标。如果此趋势持续下去,截至2010年底,将有30多家日资企业被中国公司并购。统计数据显示,去年20家公司被兼并,2007年8家,2004年2家,增长势头强劲(尽管出师不利)。这些交易使日本公司的前所有人分别赚得20亿(2004年)及170亿日元(2009年)收入。事实上,中国占日本并购总数的27%。除非未得到批准,最后一笔交易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山东纺织巨头如意集团已经与日本公司Renown达成协议收购...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4日 10:13

国际市政工程投标变数多

即使中国媒体也时而披露经济“滑铁卢”事件。这些事件之所以吸引大众眼球主要基于两点原因:实属罕见;公众对这类事件敏感度高。媒体无情地大肆报导是社会不断成熟、进步的明显信号。因此,极具戏剧化的惨败难免沦为报刊头版和讽刺言论的众矢之的。

上个月,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单方面与中国海外工程集团公司(简称“中海外”)解除工程承包协议。中海外是由上海建工集团与中铁隧道集团共同成立的联合体,隶属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国...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3日 09:52

中国需要“沃尔玛人民”

西方国家的苦难因此得以缓解:失衡习惯、危机不断、冲刺与搏险轮番上阵。相反,中国始终需要安全与稳定,这里没有议会讨论,没有政府危机。中国注定增长:最新一代人眼中只有成功。过去33年来,GDP持续以10%速度增长。现代经济史前所未有的惊人增速使得中国日益强盛,但却对不稳定因素的抵抗力越来越差。现在,善于阻隔国际经济周期影响的中国统治者不能再躲避,必须显示对其他经济体的关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调解并未受政治野心和...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1日 10:06

上证综指累计下跌20%但并非“希腊综合症”

自今年年初至今上证综指跌势惨烈,其表现仅优于雅典和尼科西亚交易所,即使原因迥然不同:希腊市场遭受经济危机重创,而中国市场却是因为增长过猛,中国GDP增长率高达11.9%,战胜了经济危机,但是却遭遇经济过热。迄今为止,上交所损失20%,跌破熊市低点。一个交易日内股票价值下降5%,波及房地产、金融服务、钢铁和汽车等主要板块,仅与黄金挂钩股票上涨。原因可归结为国际周期和国内政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国无法逃脱其它...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28日 14:45

投机商袭击欧洲但避让美国的奥秘--由中欧商学院Zoomlion主席罗马诺教授执笔

笼罩欧元崩溃的忧惧消失。折中方案终敲定,各方看似欢欣雀跃、心满意足。通常,当问题恶化、蔓延,欧盟成员国便密集探讨、争论解决方案,一旦接近崩溃边缘,他们总能达成协议,起死回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欧洲以危机促增长的模式,因此,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接受了妥协。成功从灾难的深渊中幸免,我们怎能不感到宽慰呢?周一前的“狂风骤雨”仍历历在目:投机肆虐、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国债利率飞涨。采取轻率举动之前,布鲁塞尔传出...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26日 09:34

南海争端愈演愈烈

70年代初,虽然越南受到美国的狂轰乱炸,但却拥有非凡的盟友。越南渔船航行在中国南海,船上配备的苏联雷达可以侦查从菲律宾美军基地起飞的首架B52战机,通过收音机发出的警报让越南政府组织国民撤离到庇护所,挽救更多的生命。

时间荏苒40载,格局巨变,盟友更替。围绕南海群岛的纠纷不断升级,非常危险。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位于近海,地形复杂,杳无人迹,是中国和若干东南亚国家争端的焦点。中国和越南宣称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25日 10:08

苏丹:中国实用主义之启迪

南苏丹早在诞生前就广受关注。至少,在南苏成立之初,石油以及中国将成为其主要支柱。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经过50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摆脱了与所隶属的苏丹的军事阵营和(2005年起)武装和平,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2011年1月苏丹南部举行公民投票,99%的选民赞成富有争议的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建立独立国家。南方的基督徒和灵魂论者,北方以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信徒为主,南北方差异明显。自此,苏丹不再是非洲最大...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20日 10:08

意大利经济之殇

 由中欧国际商学院罗马诺・普罗迪教授执笔

本周对于意大利经济无疑是灾难性的。不仅股票大跌,意大利与德国债务利差增加了300多个基点,达到了数月前爱尔兰和葡萄牙的水平。如果这种态势延续下去,债务危机不可避免。

意大利的主权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0%,每一次利率上调均迫使意大利付出沉重代价。欧盟领导人之间的不确定性和分歧无疑是金融市场频繁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些事件的影响力是意大利政府内部不断升级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18日 10:07

弗罗里达设施助力云南之美

旅游业出台新政,致力改善中国的视觉印象。至今,中国的自然景观还是以长城或上海伟丽的天际线:历史遗址和未来辉煌。

现在,结合自然风光和商业机遇的别样中国登上舞台:云南省——“南边的云”。云南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汲取了邻国众多的文化传统。占总人口4500万三分之一的少数民族独有的融合。景色秀美怡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云南是一个四季温暖如春而又变化万千的人间天堂。

遗憾的是,云南省始终囿于国家进...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15日 09:39

激怒中国的莫名友谊

享誉国际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最新报告证实悲观预期是正确的。这家颇具威望的智囊团确认东南亚国家正在大批购置武器。2005年-2009年,军火开销翻了五倍。军备竞赛既没有引发危机也没有放缓。此外,朝鲜半岛加剧了东北亚的紧张局势,同时,台湾和日本依然完全置于美国的军事保护伞下。

 中国的立场基于两种设想:一方面,中国不希望被其他国家视为共同的敌人;另一方面,中国又感觉被充满敌意的邻国包围。中国政府的第一...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13日 09:58

航运业概观

由Alberto Forchielli 和 Alberto Pagliarini*执笔。

近年来的剧烈波动(加之其在全球化气候下不断增强的重要性)使得航运业成为投资者、企业家和旁观者关注的焦点。

这个魅力十足的行业拥有傲人的光辉历史,但最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航运业独特的长期性本质和诸如船舶等固定资产产能共同驱动的周期性。

简单地讲,航运业分为三个子类:干散货、液体散货和集装箱业务。每个子类各具特色:干散货船舶从原...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11日 09:49

《巴塞尔协议III》对中国银行及金融系统的影响 - 由Alberto Forchielli 和Alberto Pagliarini*执笔

近期银行监管规则的改革(所谓《巴塞尔协议III》)是对198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一揽子规则(即《巴塞尔协议I》)的第二次重大修订。一个有趣的历史事实是:七十年代中期,一家小型德国银行(赫施塔特)因各国监管者协调不力而破产,令全球金融系统不寒而栗,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由此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此次金融危机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仅在美国,2008年,25家银行倒闭,包括美国历史上遭遇破产的最大的银行华盛顿互惠...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8日 11:01

购房潮

 

金融流动性可谓无孔不入。当中国房地产开发遭遇遏制之时,这些热钱便开始转战国外。限购政策不能阻止中国富商和机构投资人购置海外地产。只要价格合理,这些投资者便将历史性的和有利可图的资产收入囊中。目前,这条路径日益受到私人和公共机构的追捧。

 

如果泡沫要膨胀,让它到国外去膨胀吧,不要留国内。转移资金,抗击通胀。此外,这是中国配置其巨额外汇储备的新机遇。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7日 09:24

中印构筑和平与致富新通道

中印两国开辟了新通道。这些坚实的“纽带”跨越传统边界,在边境及接壤地区掀起振奋人心的合作热潮。在人烟稀少的内陆,喜讯传播得更广。

回顾整个近代史,中印两国被思想上和地理上的喜马拉雅山彻底阻隔。双方迥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筑起了高耸的竞争性利益的分水岭。如今,两国领袖的清醒认识和现代商务的必然联系迫使双方摒弃前嫌,形成互利的经济优势。

曾经数十载,俄罗斯是印度的第一贸易伙伴,之后被美国取代,现在中国成为...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6日 14:14

黄金,经济忧郁的良药

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在投资行为上选择谨慎和保守,所以人们选择黄金。大雨倾盆时,我们需要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屋檐。现今,购买和持有货币变得有风险,因为许多货币游走在贬值的边缘,尤其是量化宽松政策后的美元。人民币虽然是个例外,但却不能充分的转让和兑换。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其他的投资理财方式,个人转向购买艺术品和珠宝,投资者们转而在黄金上下赌注。这个选择很实际。世界黄金协会表示,全球范围内,无论个人还...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5日 08:56

中国对冲基金将何处何从?

美林和凯捷联合发布的第15次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个人财富结构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亚洲富人数量超过欧洲和美国,分别为330万、310万和310万。近期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中国百万富翁(及亿万富翁),最终促成局面的大逆转。

目前,全球共约有1100万人有能力自由投资百万美元或以上,金融机构管理的财富总额达43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对冲基金或(本稿撰写期间)正在寻求致力于风险与回报“激进”管理的机构。在美国...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4日 09:29

蒙古:不仅是淘金胜地

有史以来,国际金融界首次对蒙古兴趣渐浓。这个拥有300万人口的东亚内陆国(其中三分之一仍为游牧民族),赢得了银行家和投资者的关注。

原因很简单:蒙古的土壤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金、铀、铜、钼、锌、银、铅等储量丰富。待开发的矿山遍布全国。

蒙古政府决定出售其珍宝,国际银行家蜂拥到首都乌兰巴托。去年1月,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与1991年才成立的世界上最小交易所之一的蒙古交易所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条不同凡响...

阅读全文>>